9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新金融论坛第18期在玉泉校区外经贸楼23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的讲座嘉宾是龚勋(Grace)博士。龚勋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搜索匹配理论和市场结构。目前的研究领域聚焦于:(1)实体中介和金融中介对市场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2)市场搜寻摩擦对企业生产、资本积累与投资的影响;(3)多种货币共存与竞争关系下的金融体系及货币政策对其的影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俞斌主持论坛,经济学院多名师生到场参加。本次论坛,龚勋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 “Middlemen in Search Models with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的学术讲座。
龚勋博士分享的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间人(中介)的出现及其对福利和再分配的影响。在摩擦力市场,中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介行业规模很大且在各市场中程度不同,关于寻租中介的社会功能,人们的观点相互矛盾。在研究寻租中介的作用时,参与度和贸易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龚勋博士的论文创建了一个模型:有搜索摩擦的搜索议价框架,中介和生产者在搜索成本和与消费者议价能力方面有所不同,中介和生产者选择是否交易以及交易量的大小。在Rubinstein 和 Wolinsky关于中介的开创性模型中,中介只有在他们的搜索速度具有外生优势时才能创造价值。龚博士认为,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商只能携带不可分割货物的限制。考虑到生产的集约边际并允许中介携带可分割的数量商品,具有相对较高议价能力的中介即使在搜索成本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创造价值。虽然中介的存在可以改善福利,但由于搜索和参与外部性,均衡仍然不是最理想的。文章描述了一种税收补贴计划,该计划控制生产者和中介的参与水平,并恢复效率。
在提问环节,在座同学和老师就论文相关内容提出问题,龚博士一一解惑。现场气氛活跃。本次新金融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幕。
新金融论坛是系列学术论坛,由浙大经济学院和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互联网金融分院(SIF)共同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协办,每年不定期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最近研究成果,与院内师生探讨交流学术,启发科研思路,助力金融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