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下午,浙江数字普惠金融大讲堂第三期在玉泉校区图书馆顺利举办。本次大讲堂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浙江省农信联社理事长王小龙,他带来题为“普惠金融:理念、政策与实践”的讲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义中,经济学院骆兴国老师、俞洁芳老师以及经院学生、省小贷协会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大讲堂由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互联网金融分院副院长金宇峰主持。
大讲堂现场
活动伊始,互联网金融分院副院长金宇峰欢迎大家参会,并重点介绍了王小龙理事长。
分院副院长金宇峰主持活动
王小龙理事长是普惠金融领域积极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研究专家。近年来,他曾多次走访地方县市对普惠金融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并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和“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等大型会议上发表有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讲话。
王义中副院长(右一)为王小龙理事长(左一)颁发演讲证书
在讲座中,王小龙理事长首先介绍了浙江省农信联社关于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省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地方金融的排头兵、普惠金融的领导者。农信社的基本定位是地方性社区银行和互助性组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目标是做浙江省最扎实的社区银行。在全省银行中,省农信社以“网点多,规模大,效益好,风险低”的特点,始终把服务挺在最前面。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省农信社基本构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从而推进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省农信社创新了很多新的产品和服务,如打造了互联网化的丰收驿站等。
王小龙理事长作演讲
王小龙理事长认为金融在在现代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我们国家金融的主要矛盾,不是供给总量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够合理:一头是天量的货币供应,另一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大量的资金脱实向虚,金融创新过度,使得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一头是银行业的竞争非常充分,另一头仍有大量的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推动金融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让更多老百姓能获得金融服务,并且负担得起金融服务。
该如何发展普惠金融?王小龙理事长指出,从我国银行体系来看,不缺大银行,缺的是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小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机制灵活、决策链短、地缘人缘关系紧密、产品服务更接地气,与大银行相比毫无疑问更具有优势。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德国储蓄银行金融集团,下辖400多家独立法人储蓄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系统。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中小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但是要发展普惠金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情怀的建立: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是建立情怀的基础,应当加强金融机构布局的顶层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好服务、风险、盈利三者间的关系,必须要有一贯而明确的优惠政策支持;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建立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征信制度、破产制度等;三是避免互联网金融“先发展后治理”的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防止互联网金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
王小龙理事长最后表示,普惠金融是影响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变量。我们要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做好普惠金融事业,保障金融业稳健发展。
王义中副院长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感谢王小龙理事长的精彩讲座,并表示王理事长的讲座更多的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出发,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普惠金融的理念,能够从不同的维度了解金融业。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义中
活动最后,现场师生就普惠金融方面的相关问题与王理事长展开积极互动。王理事长的详细解答加深了大家对普惠金融政策和理念了解,加强了普惠金融领域的的探索和研究。
嘉宾互动 提问环节
合影留念
扩展阅读:
关于浙江数字普惠金融大讲堂
浙江数字普惠金融大讲堂是由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互联网金融分院(SIF)、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系列讲座活动,是浙江大学推出的首个普惠金融学科交流平台,致力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打造“浙江数字普惠金融”第一课堂。
浙江数字普惠金融大讲堂将不定期邀请业内精英和在浙江从事普惠金融实践的企业家加入,分享他们在普惠金融理论、实践、政策等方面的智慧与经验,为讲解和讨论普惠金融课题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界的对话,启发更多普惠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浙江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注入新内涵,提供新动能。